对于希望在5月打好传播战役的企业来说,现在正是提前布局、抢占话题高地的最佳时机。
随着“五一”假期、母亲节、520等重要节点接连到来,叠加春夏换季、体重管理等热点趋势,品牌可以围绕多个方向进行深度内容布局,打造优质的企业沟通效果。
无论是讲述品牌的成长故事,积累长线信任资产;还是积极响应国家对健康管理,打造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消费场景;亦或是借助假日经济浪潮,打破圈层、激发购买力,本期美通社公关月刊将结合具体案例,为你系统梳理一批5月最具可操作性的新闻稿沟通角度。
2017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定为“中国品牌日”,旨在助力更多中国品牌大放异彩。
简单来说,中国品牌最适合在这一天讲故事不过了!而且最适合娓娓道来的企业成长性故事稿件,比较好操作的有以下几个切入方向:
【品牌崛起路径】是企业最好操作的一个角度:讲述企业如何从小做大,如何走向“更强大的品牌”,突出战略调整、组织升级、产品打磨等背后的系统投入,让品牌成为核心资产。
比如,稿件《27年成长史,中国红牛如何实现长红》。首先从标题就已经剧透:我们将完整讲述品牌在27年的成长故事。内容则从【长期主义的战略奠基、精准定位与市场开拓、全方位品牌精细化塑造、产业与消费生态的构建】四个角度详细展现了企业从无到有,逐步成为功能饮料市场头部品牌的完整路径,突出了战略调整、产品打磨、市场运营等背后的系统投入 ,体现品牌如何成为核心资产。
【本土认同感打造】这个话题的优势在于,外企也有话语权。企业可以围绕“中国品牌日”,结合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深耕历程,展现如何打造有温度、有文化认同感的品牌形象,提升用户忠诚度。
比如,《把握新消费发展机遇,立邦亮相2023中国品牌日巡展》。以立邦亮相 2023 中国品牌日巡展为核心,介绍巡展活动概况与立邦的参与情况,突出立邦魔术漆画面点亮外滩地标大屏这一亮点;随后结合上海打造新型消费城市背景,阐述立邦通过参与城市新场景打造、开展公益活动、跨界艺术空间合作等举措,履行社会责任并紧跟消费趋势;最后表达立邦洞察市场需求、创新发展、践行使命推动消费增长和城市发展的愿景,整体结构清晰,有效塑造了立邦积极正面的品牌形象 。
【年轻化创新】这个切入角度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话题,尤其是面向年轻人的消费品,更应该讲述品牌年轻化的故事。可以围绕产品设计、品牌联名、视觉语言、社交玩法等维度,讲述企业如何打造年轻人喜爱的中国品牌。
《为世界打造有温度的好文具 晨光持续五年助力中国品牌日》强调晨光作为民族品牌,基于消费者洞察在产品研发创新、融入情感环保元素等方面的成果——与多个国际知名 IP 联名,推出绿色可持续产品,满足年轻消费者对个性化、环保化产品的需求,并契合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喜好和生活方式,在产品设计、品牌联名、消费场景等维度进行创新,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全方位呈现了晨光文具的品牌实力与发展规划 。
当然,以上稿件都不是只写一个切入方向,都是采用“一主多副”的结构:大篇幅写其中一个方向,同时再简单写几个其他方向。
比如红牛推出的新闻稿,除了“品牌崛起路径”之外,还描述了根据中国市场特点和消费者需求,调整产品配方、设计符合国人口味和审美的包装、创造贴合国内消费者使用场景的广告语,融入中国特色的体育赛事进行营销等【本土认同感打造】的动作,以及【行业责任类】(打击仿冒、山寨等非法产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责任)和【本地化故事】(中国红牛与经销商、合作伙伴长达多年的紧密合作故事,以及与奥瑞金的合作历程,从侧面展现了品牌与商业伙伴共同成长的历程),多角度、立体叙述了品牌发展进程。
此外,本地化也是很好讲故事的方向,聚焦于某个城市、某位员工或者某个区域,讲述企业依托于城市的成长故事:
城市共成长:讲述品牌如何在某个城市/区域扎根发展,与地方经济、产业集群或人才生态共同成长,构建“品牌即地方名片”的形象。
人物故事:聚焦品牌背后的某类代表人物,如女性员工、新生代管理者、匠人团队等,通过个人视角展现品牌精神和温度。
区域文化融合:展现企业如何结合地域文化进行品牌建设,如融入地方非遗、风俗、语言等,让品牌与城市/文化建立深度连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明确指出,实施“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是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强化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举措。
同时,话题也非常适合春夏交替的5月,尤其是“五一假期+初夏季节”+“马上要穿短袖”的心理氛围,是体重管理、健康习惯、减脂产品、轻食、运动服务等企业的天然传播窗口。
这也是近期美通社发布稿件的趋势话题之一,包括运动服饰品牌、医疗药企、互联网企业、旅游企业等都在参与相关企业活动。
【品牌生态布局 / 数字化能力建设】 角度来讲述企业如何通过跨平台合作,共同构建慢病与体重管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突出“平台联动+专业闭环”的能力,呈现其生态型企业战略与数字转型成果。
上篇稿件以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的合作为核心信息,通过介绍合作背景、内容及双方表态,传达出双方携手应对慢病挑战,借助数字化技术打造全周期管理新生态,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助力 “健康中国 2030” 战略实施的信息,体现了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健康战略,致力于改善公众健康的责任担当。
即使暂时没有相关产品或合作,也可以通过【政策响应/品牌社会价值表达】角度来表明对“体重管理年”国家倡议的支持,展示企业主动对齐政策目标。比如可以通过门诊服务、科普宣教、公益活动等方式回应公共健康议题,强化品牌的社会责任感与专业可信度。
此外,企业还可以策划综合性内容,例如从品牌责任与创新驱动角度,讲述品牌如何通过创新的产品、服务、社群活动等多维度行动,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和社会责任的落实。在这一方向下,企业不仅要通过提供实际的健康解决方案来回应社会需求,还需要在品牌推广过程中展示出对社会健康事业的积极贡献和长期承诺。
上篇稿件妙借国家启动 “体重管理年” 行动的契机,将自身业务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开篇强调肥胖问题的严峻性以及国家对体重管理的重视,顺势引出迪卡侬积极响应《全民健康体重管理三年行动计划》,表明企业助力解决社会健康问题的决心。